“黄金有价,奇石无价”,这句顺口溜在“石友”中流传甚广。从上世纪90年代起,奇石收藏和交易渐渐火热起来。奇石成为收藏家的新宠,也成为了一个很有前景的投资项目。
实际上,收藏奇石并不是最近才兴起的。早在石器时代,我们的祖先就不满足于石器的实用功能了,还懂得收集美丽的石头作为吉祥物来装饰自己。在封建王朝,宋徽宗建“垠岳”造“寿山”,广征天下奇石,引发了一次奇石采集的热潮。至清朝乾隆皇帝御笔亲书灵璧石为“天下第一奇石”,则更是挑起了灵璧奇石收藏高峰。但那时,赏石观石是一件很高雅的事,是身份和金钱的象征。
随着经济的发展,奇石收藏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。近年来,奇石收藏在我国蓬勃发展,据不完全统计,全国奇石爱好者达3000万之众,国内形成了以珠三角、上海、西部为中心的三大奇石交易市场,每年交易额都在百亿元以上。山东一个县每年奇石交易额就达2.5亿元,税收上千万元,还带动了旅游、托座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。
奇石,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,但为什么有的石头可以值成千上万,而有的一文不值呢?
“形”,要求石形完整,多姿多态,风情万种。“色”,以色艳为上品。“质”,以坚为要,以硬为妙,手感润滑细腻为上。“纹”,图纹清晰,质纹流畅、线条柔和。总之,或石形奇异,或石色奇丽,或石质奇坚,或石纹奇妙,越奇越值得收藏,越奇越有经济价值。
北京首都图书馆仅存的一部《云林石谱》,是宋人杜绾(字季阳)于公元1133年所著。为中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石谱,石谱记载了当时全国116种著名的奇石及其产地。如果收藏者能“按图索骥”,寻来的奇石一定价值连城。
奇石的日常养护有很大的学问,如果养护不周,石质受到损坏,那价值也就一跌千里了。
很多人有个误解,认为应该用油漆或油脂涂石表面。但事实证明,虽然短期内,油脂能让奇石看起来更有质感,但长此以往,油脂阻碍了石头的呼吸,轻则色泽发生变化,重则返潮。
奇石的正确养护方法也有很多,最好的方法是“手养”。行话说:养石即养心。常常抚摸石头,手上的油脂通过体温传递到石头上,石质会越来越温润。
最常使用的是“蜡养”。上蜡前将石头洗净,再加热。加热可用火烤、日晒、水煮和气蒸。前两种方法注意受热的均匀,后两种方法注意把水分完全晾干。最后一个步骤就是用固体蜡块接触发热的石头,让蜡融化渗透即可。
好马配好鞍,一个好的底座对奇石来说是画龙点睛的一笔。在其他工序都完成的时候,别忘了给它配上一个合适的底座。
奇石贵在体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力量,所以奇石的收藏非常讲究“天然”。收藏过程中的陷阱主要表现为不法商贩用人造品冒充。
仿造者刻意模仿天然奇石的特征,他们往往在平淡无奇的或有缺陷的石块上,用现代加工工具,采用各种手段,对其进行人工处理。主要通过改变石头的形状和颜色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,使其身价倍增。
大家在收藏奇石的时候,一要看外表,奇石在千百年的形成过程中,会产生一个风化层,行话叫“皮”。如果“皮”受到了损坏,甚至完全没有了,那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明至少这块石头上有人工的痕迹。二要看颜色,有些人会用有色染料浸泡、高温增色和酸洗退色,鉴别的方法也简单,用沸水冲刷、浸泡就可发现其色泽发生变化。(吉倩)